
笑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用得最多的表情之一。美國精神病學專家威廉•弗賴依博士強調:生活里不能沒有笑聲,沒有笑,人們就容易患病,并且容易患重病。但是,形形色色的笑容并不都是發(fā)自內心的。
對此,美國加州大學心理學家保羅•?寺淌诤涂纤荽髮W的華萊士•V•法爾森教授經過多年研究,設計出一套識別面部表情的編碼系統(tǒng),能夠成功破解人們的真實表情,包括真笑和假笑。
試驗證明,喜悅產生的自發(fā)笑容(真笑),和故意收縮面部肌肉引起的偽裝笑容(假笑)是不一樣的。
真笑時嘴角上翹、眼睛瞇起。此時,面部主管笑容的的顴骨主肌和環(huán)繞眼睛的眼輪匝肌同時收縮。因為真心流露的笑容是自發(fā)產生的,不受意識支配,因此,除了反射性地翹起嘴角之外,大腦負責處理情感的中樞還會自動指揮眼輪匝肌縮緊,使得眼睛變小,眼角產生皺紋,眉毛微微傾斜。
假笑時只有嘴角上提。偽裝的笑容是通過有意識地收縮臉部肌肉、咧開嘴、抬高嘴角產生。與真笑不同,此時眼輪匝肌不會收縮,因為眼部肌肉不受人的意識支配,只有真的有感而發(fā)時才會發(fā)生變化。有些人假笑時動作很夸張,面部肌肉強烈收縮,整個臉擠成一團,給人造成眼睛瞇起來的假象。但注意,此時,眼角的皺紋和傾斜的眉毛是沒有辦法偽裝的。換句話說,遮住一個人面部的其他部位,只露出眉毛和眼睛,若是真笑,依然能看出來他在微笑;若是假笑,就只能看到一雙無神的眼睛了。
因此,要想知道別人是真心地笑還是虛偽地笑,眼睛和眉毛是最重要的線索。
但是,現(xiàn)實生活中,無論真笑假笑,只要投入去笑,都對身心有益。因為開心地"真笑"時,大腦的愉快中樞會興奮;而努力"假笑"時,這個動作也會刺激大腦中與愉快感覺有關的相關區(qū)域。所以,當感到失落、郁悶、難過的時候,不妨對著鏡子,咧嘴提起嘴角,同時下拉眉毛,瞇起眼睛,盡量做出一個真笑的動作,試著感受笑容帶給你的放松與寬心。 |